用艺术启迪智慧
我们常常发现很多父母身上会有一些矛盾的心理。
比如说,偏外向孩子的父母非常喜欢安静专注的孩子,内向孩子的父母反而会羡慕善于沟通的孩子。
家长都认为,偏于外向的孩子与人交流上更加无障碍,更加大方,在面对面聊天的时候容易让人心生好感;但同时,外向的孩子也更闹一些,在学习过程中也容易坐不住。
它的优势和劣势是在”外向“这种个性下相伴相生的,不能只接受优势而拒绝劣势。
但是如果父母不了解这种性格个性的两面性,就会把孩子与人相处时的大方自然当做理所应当,而把孩子的贪玩和难坐得住当成一种难以接受的缺点。
这样,父母就很难避免在看自己孩子的时候,不满意的地方多,满意的地方少。
1-2岁:自我意识在慢慢萌芽
这个阶段的孩子将会慢慢明白“自我”是怎么回事,而且他还在快速的学习怎么使用自己的自主能力,所以他们会越来越多的说:“我的”,“我不干”,“不要”......
因为自我意识的萌芽和自身能力有时候匹配不上,一旦他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就会发脾气。
如果可以,父母在可允许的范围内多给孩子一些自主权,他会非常有成就感。
2-3岁:打破了孩子的秩序感
这个阶段的孩子不仅在构建自己内在的秩序,而且对外在秩序也很敏感,处于敏感期的孩子在获得秩序感时他的内心会感到安全和快乐。
如果家长将孩子对于秩序的执着当成是无理取闹而采取强行镇压,这种方式无疑会伤害到自己的孩子。
3-4岁:想要获得更多的自主权
3到4岁的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越来越多,他们渴望掌控更多的东西,一旦需求达不到时就会通过发脾气来表达。
家长可以尝试给孩子多一些自主权,不要总是包办,给他们机会学习和成长,你会发现小人儿也能爆发出大能量呢!
4-6岁:遭遇了一些挫折
这个时间段的孩子自尊心越来越强了,他甚至想掌控一切,把想做的事情都做好,一旦事与愿违、遇到挫折时会发脾气。
孩子经常发脾气当然不好,但家长要学着去识别脾气背后的原因,然后试着去引导。
那么爸爸妈妈在面对自己的孩子发脾气到底应该怎么处理?
孩子发脾气并不是他一定脾气差
孩子发脾气是在向你发出求救信号,把握好这个原则你就不至于很低落,否则你总要怀疑为什么自己家的孩子这么大的脾气?
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脾气这么好、这么讲道理?
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,不用跟别人比较,因为比较也没有用。
况且,连脾气都不敢发的孩子才是最可怜的,当孩子知道发脾气根本没用,没有人来解救自己时他就不会发脾气了,没人希望自己孩子在那么小的时候就承受不应该他承受的重担。
在爱中长大的孩子,发脾气是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,家长要保持平常心。
遇到孩子发脾气时要冷静
虽然心里有了基本的准备,但不少家长在真正遇到孩子发脾气时还是容易着急上火。
越是孩子情绪激动时大人越要保持冷静,只有你自己冷静下来,你才能理智的处理孩子的问题,否则气急攻心不仅伤了自己还容易伤到孩子。
想办法让孩子冷静下来
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你跟他讲道理他是听不进去的,所以这个时候你不仅要快速的让自己冷静下来,还应该想办法让孩子也冷静冷静,只有双方情绪平静时,你才能帮助孩子真正解决问题。
问清缘由,对症下药
孩子冷静下来了,你接下来要做的是耐心的问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,这个时候就很考验爸爸妈妈的合格程度了,如果你够了解孩子,你就能从他只言片语中很快找到问题的关键。
所以除了耐心的问清缘由外,平时也要对自己的孩子加强了解。
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
了解清楚问题后,接下来要做的事情首先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先理一遍思路,你只有先理解了孩子,你接下来解决问题才不会有失偏颇。
这个时候非常忌讳的是张口就说教,如果每次你都以说教来开场,那么很可能下一次你就问不出孩子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情绪激动了。
抓住孩子每次发脾气的机会
有的父母就怕孩子发脾气,有的父母正好相反,他们把孩子每一次情绪波动都当成是一次机会,一次教孩子认知自己的情绪的绝佳机会。
帮助孩子认识他现在所处的这种情绪是什么:是失落、是愧疚、是生气还是委屈......接着一定要肯定他有这种情绪非常正常,每个人遇到这种情况可能都会这样。
表示理解后再加以适当的引导,告诉他具体怎么去解决对应的问题,久而久之,你孩子的情商会越来越高。
用艺术启迪智慧我们常常发现很多父母身上会有一些矛盾的心理。比如说,偏外向孩子的父母非常喜欢安静专注的孩子,内向孩子的父母···
今年夏天让很多人了解到了“双减”这个词,学生们迎来了有史以来效果最显著的一次减负,近日,教育部又传出了新消息,“双增”来···
早期教育对后期的健康成长是有重要意义的。从教育方面讲,如今的孩子是幸运的。教育资源的丰富,让孩子们很小就有机会得到比较全···